一、基本情况
(一)项目概况
项目名称:“三支一扶”队员生活补贴;
主要内容:高校毕业生“三支一扶”计划,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,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、支教、支医和扶贫工作,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。
项目用途和意义:皖人社秘[2015]293号关于加强“三支一扶”高校毕业生生活待遇保障等有关事项的通知,皖人社秘[2019]133号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毕业生“三支一扶”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,皖人社秘[2018]141号关于做好2018年高校毕业生“三支一扶”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,财社[2015]326号关于解决“三支一扶”高校毕业生生活待遇保障的请示,皖人社秘[2016]340号关于做好“三支一扶”人员绩效考核激励工作的通知。政策的目的是具体指导和保障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单位落实就业。实施“三支一扶”计划,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现实意义,对于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具有长远的意义,对于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观念具有重要意义。
职责范围:负责管理和安置在基层服务的支教、支医、支农、扶贫志愿者。根据上级文件精神,服务期内按月发放生活费,缴纳养老保险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、工伤生育保险。
(二)资金下达及绩效目标情况
全年预算资金总额为302万元,全部为财政资金。全年执行数为302万元。
项目绩效目标:进一步加强我市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、扶贫、支医和扶贫工作,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,保障其生活待遇。为更好地促进“三支一扶”在农村基层发挥作用,激发“三支一扶”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,引导和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和服务。
二、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
(一)前期准备。
2019年12月申报按实际需求报送招募计划,内含类别、专业、户籍等详细内容。
(二)组织过程。
2020年9月,组织已报到的“三支一扶”志愿者选岗,到各个乡镇服务。
(三)分析评价。
招募工作自2019年12月份开始至2020年9月份结束,按计划有序实施。
三、综合评价结论
对每名在岗服务的“三支一扶”人员,实行全程服务和管理,对其服务状态进行实时跟踪。每月初及时发放生活费、办理各类保险,一旦有人停止服务,停发各项待遇。每年进行走访考核,了解在基层服务及生活的情况,做好管理服务、考核安置工作。
四、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分析
(一)项目资金情况分析。
1.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。
项目资金根据招募在岗人员,按照文件要求及实际标准核算,已全部到位。
2.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。
根据文件要求,严格按标准发放生活费,缴纳各类保险。在收到上级部门新生活费标准文件后,也已全部执行到位。
3.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。
资金分为补贴经费及工作经费,实行专项管理,专款专用,严格按标准使用。资金使用时需财务负责人及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,财务人员核对无误后执行。
(二)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。
1.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。
(1)项目完成数量。
2020年度,新招募“三支一扶”志愿者149人;安置服务期满“三支一扶”志愿者75人;继续管理在岗服务“三支一扶”志愿者262人。
(2)项目完成质量。
根据项目的计划、进度、要求,各项任务全部完成。
(3)项目实施进度。
项目已完成
(4)项目成本节约情况。
2020年度未发生超出预算的情况。
2.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。
(1)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分析。
组织实施好“三支一扶”计划,有利于发挥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导向,有利于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,有利于培养一支心向基层、服务基层、扎根基层的青年人才队伍。
(2)项目实施的可持续影响分析。
(一)政策的可持续。2016年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委决定,2016-2020年实施第三轮高校毕业生“三支一扶”计划,在全国每年选拔招募2.5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“三支一扶”服务。全国“三支一扶”办将根据各地招募到岗率、服务期间流失率、期满就业率、政策落实到位等情况,研究制定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,对各地“三支一扶”工作进行考核。
(二)需求的可持续。近年来,我市高校毕业生“三支一扶”服务人员在基层从事支教、支农、支医和扶贫工作,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、满腔的热情、十足的干劲,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,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,基层单位欢迎继续选派“三支一扶”服务人员到基层工作,满足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需要。
3.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。
及时发放生活费,办理各类保险,做到耐心解答,热心服务。得到了许多志愿者好评。满意度得到提升。
五、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
存在服务期内“三支一扶”人员流失,主要原因是“三支一扶”人员相比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待遇相对要低,存在人员流动的不确定性。